報告題目: 全息成像和顯示在安徽大學的研究
報告地點: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102報告廳
報告時間: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00
韋穗教授簡介:
韋穗,女,1946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壯族,無黨派。安徽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智能與信號處理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視覺合成圖形圖像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學術委員,安徽省現代成像與顯示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任國家“863計劃”機器人主題第3、4屆專家組成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信息科學評委會評審委員,安徽大學副校長,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等。
長期從事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視覺和全息成像等領域的研究。獲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先進工作者和國家科技部授予的國家863計劃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國家新產品獎、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蘇省國防科技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等獎勵,1991年成為第一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安徽省勞動模范等。
安徽大學關于全息視頻研究進展報告:
報告將扼要地從技術和理論地角度論述為什么全息顯示將是3D顯示的終極目標和它的發展現狀。然后概括全息視頻顯示面臨的一些挑戰包括適當的空間光調制器,高空間帶寬積,視場的設計參數和3D衍射光場的計算等。最后報告我們近期全息視頻研究的一些工作。
一個完整的視頻系統包括數據(景物)的獲取或計算、壓縮編碼、傳輸和顯示等單元。我們主要關注了獲取或計算和顯示單元。在獲取方法,我們堅持非干涉非主動光方法的相位信息恢復方法,例如利用強度傳遞函數及相應光學系統的結合以及根據矩陣填充算法從強度信號中檢索相位。進一步地我們研究了壓縮感知與成像技術的結合,即壓縮成像的理論、方法、成像結構、物理可實現成像系統等,設計若干相位/振幅掩膜以及它們在成像中的應用。在顯示方面我們探討一種由深亞波長光柵、亞波長盒厚的液晶層驅動和電極組成的金屬-絕緣體-金屬的空間光調制器。雖然它在器件結構上貌似商業化的LCOS,但依據完全不同的物理原理。我們試圖借助表面等離子激元、微電子和液晶技術的結合尋找滿足全息視頻所需的空間帶寬積和大視場要求的一種技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