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長城新媒體冀云客戶端發布《向上突圍的河北丨“蜘蛛俠”機器人誕生記》一文,報道了河北工業大學校企合作成果“多功能防腐作業機器人”自投入使用以來,陸續在中石油、中石化多個項目中得到的規模化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獲得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關注。
原文如下:
向上突圍的河北 : “蜘蛛俠”機器人誕生記
前進、后退、原地360°靈活旋轉……近日,在位于河北廊坊的中油管道防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防腐公司”)試驗場內,記者看到一款機器人通過磁吸附裝置貼附在儲罐的垂直曲面上穩定爬行,敏捷自如,酷似“蜘蛛俠”。
別看它個頭不大,“手藝”卻勝過老師傅。以噴涂為例,1個機器人能代替16個工人,由于一致性更好、精準度高,相比人工作業,還能節省10%的原材料。
“這是一款儲罐多功能爬壁機器人,由我們與河北工業大學合作研發,它能代替人工實現對石化儲罐立面的噴砂除銹、拉毛、噴涂等多項功能,現在正在進行激光除銹新功能的測試。”中油管道防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管道局骨干專家劉月芳告訴記者,這些“蜘蛛俠”能給儲罐維護解決不少的大麻煩。
一般來說,儲罐的高度在幾十米以上,需要定期進行噴漆、清洗、除銹等防腐工作。以前這些工作需要由人工完成,不僅維修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高空作業和密閉環境還會給工人帶來安全隱患。于是,2018年,防腐公司的技術人員來到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尋找機器代替人工的最優方案。
但結果并不理想,多數特種機器人公司產品種類單一,無法滿足儲罐維護的復雜需求。隨后,企業輾轉聯系到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轉移中心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合適的研發伙伴——彼合彼方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由河北工業大學特種機器人研發團隊創立的企業,依托來自大學的科研成果,手握機器人相關發明專利超160項,專注高空立面爬壁機器人研究。
“爬壁機器人是特種機器人代替人力從事危險作業的主力軍之一,我們研發的機器人最終要應用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因此,創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也在尋求與企業的合作,讓創新成果轉化成為暢銷產品。”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彼合彼方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工程師孫凌宇說。
轉移中心“牽紅線”,校企雙方一拍即合。2019年,河北工業大學特種機器人團隊與防腐公司達成合作,根據企業提出的實際需求,共同開展石化儲罐防腐作業機器人研發。
市場是檢驗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金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就這樣,防腐公司把握行業痛點,精準提出市場需求,河北工業大學發揮技術優勢,研發進程不斷提速,2021年3月,雙方合作研發的第一款儲罐多功能爬壁特種機器人交付使用。
“防腐公司在使用過程中對產品提出反饋,為我們進行產品優化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孫凌宇說。
實際場景中的使用與驗證,讓特種機器人產品更加符合市場與用戶的需求,產品訂單也從全國各地飛來——2021年4月,儲罐多功能爬壁機器人成功應用于廣東一處工程,隨后接連應用于大連、舟山等儲罐項目,在國內首次實現了規模化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國內首創。
“截至目前,這款機器人已經完成了中石油、中石化儲罐6100萬立方米的防腐施工任務,相當于400多座15萬立方米的儲罐。”劉月芳笑著說,如今,這款產品還受到國外業主青睞,點名要求它參與儲罐施工作業。
創新攻“尖”沒有終點。
“劉月芳專家又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孫凌宇向記者介紹,目前雙方的研發團隊正在對負面噴涂機器人和機械臂噴涂機器人進行技術完善,這兩款機器人將分別解決負面吸附、進人孔的問題,以及對儲罐作業面實現機械化施工全覆蓋,以科研攻關助力產業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研究和生產的重要橋梁,也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技術轉移中心正在推動越來越多實驗室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創新產品中大顯身手。
“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搭建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平臺,在地方成立系列技術轉移分中心、地方產業研究院和科技園。2022年至今,河北工業大學與河北省企業簽訂橫向項目399項,合同金額超2.2億元。”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辦公室主任張玉龍介紹。
像這樣的技術轉移機構,河北還有很多。“科技紅娘”促成一段又一段技術與市場的好“姻緣”。為加快推進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省科技廳積極引導河北省技術轉移機構發展,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已有168家技術轉移機構通過省級技術轉移機構系統備案,2023年共促成技術轉移項目13970項,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項數(22613項)的61.8%。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接下來,省科技廳將進一步優化全省技術轉移體系,強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持續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活動,搭建成果轉化精準對接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系統。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代姣 康寧 王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