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八屆全國混凝土及巖石完整性理論與工程加固技術學術會議在河北雄安新區隆重召開。
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金昌,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李濤,雄安新區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王玉柱等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楚漢、張澤、郭萬林、徐世烺、李杰、李惠,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王復明、陳湘生、李術才、劉加平、張宗亮、曾濱,中國電建集團首席科學家、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張春生,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馮樹榮,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波,廣西大學副校長肖建莊,鄭州大學副校長胡少偉等專家,大會承辦單位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副校長馬國偉等領導以及95個參會單位的40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大壩混凝土與巖石斷裂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世烺院士致辭,對河北工業大學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對同仁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徐世烺回顧了此次大會的發展歷史,指出在一代又一代學者們的努力下,我國混凝土與巖石斷裂力學領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本次學術會議具有學科交叉的屬性,邀請了多個領域的院士及專家,交流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學科前沿,積極推動我國基礎研究進步,促進工程應用的發展。
韓旭代表承辦單位致辭,向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此次會議必將有力推動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的發展,促進工程應用,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
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金昌致辭,代表雄安新區管委會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介紹了雄安新區的發展規劃及地下管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感謝了院士、專家對雄安新區建設的發展給予的關心與支持,最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張楚漢教授致辭,他回顧了幾十年來的參會經歷,對每次會議都如數家珍、記憶深刻。張楚漢研究團隊曾建議的雄安新區水處理方案已獲得采納,為雄安新區的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開幕式后,會議進入學術交流環節。本次會議共由10位院士、12位邀請報告專家、46位分會場報告人開展了68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從材料微納觀機理的前沿探索到超大型工程的應用實踐,涉及到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的前沿與創新,引領了土木、水利、材料學科的發展并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有力地促進了學科交叉和融合。
中國科學院張楚漢院士“堆石混凝土非線性斷裂破壞性能的研究進展”報告
中國科學院張澤院士“力熱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與顯微結構調控”報告
中國工程院王復明院士“堤壩等基礎設施滲漏防治技術的發展與‘壩道工程醫院’建設進展”報告
中國科學院郭萬林院士“強度設計的新理念:疲勞耐久可靠性”報告
中國工程院李術才院士“隧道和地下工程不良地質災害源超前預報和治理”報告
中國科學院李杰院士“混凝土隨機損傷力學研究進展”報告
中國科學院李惠院士“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制品及其增強混凝土材料性能”報告
中國工程院劉加平院士“現代混凝土收縮裂縫控制”報告
中國科學院徐世烺院士“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斷裂破壞研究進展”報告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張春生教高“白鶴灘水電站柱狀節理玄武巖的工程利用”報告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李文偉教高“巨型水電站混凝土抗裂耐久保障關鍵技術”報告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馮樹榮教高“大型地下水封洞庫建設關鍵技術”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吳波教授“固廢混凝土結構研究進展”報告
廣西大學肖建莊教授“再生骨料混凝土斷裂性能與大壩混凝土再生利用”報告
清華大學李慶斌教授“論材料本構強度”報告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賈金生教高“大壩技術創新與膠結壩發展”報告
鄭州大學胡少偉教授“輸調水管隧工程災變防控與應急搶險”報告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夏開文教授“深部巖石動態斷裂韌度精準測量”報告
美國佐治亞大學汪林兵教授“Discrete Digital Twin Methods for Stone-based Infrastructure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Design”報告
華南理工大學吳建營教授“混凝土結構裂縫分析的廣義內聚相場模型”報告
浙江大學李慶華教授“碳納米管對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機理探索”報告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熊堃教高“烏東德高拱壩設計技術創新與實踐”報告
圖文/陳培 高淑玲
審核/郝逸飛